“醉荷荷爱画,能胜胜青花。釉下图写意,儿童树画佳。”这是一位诗人对来自抚州才子之乡何能胜的写照。
“一头飘逸的斑白头发,一身古朴典雅的唐装。在他身上少了些许艺术家的不羁与特立独行,而更多是本色,何谓本色,没有经过染色的原来的颜色乃本色也。‘本色’是记者对何能胜最深刻的印象,话语不多,一位很沉静、朴素的画者,一位能真正沉下心的潜心画者,本本色色,没有经过世俗大酱缸染色的艺术家。”这是一位记者对何能胜的描写。
在景德镇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中,何能胜是一位集山水、人物、花鸟、书法为一身的佼佼者,他主攻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兼颜色釉、雕刻,并且釉上粉彩、古彩、新彩造诣颇深,他的作品追求文雅清丽的意境,乡情、山村小景、花卉、禽兽、虾趣、儿童、仕女、高士俱浓淡相宜,栩栩如生。他的陶瓷艺术语言丰富、工艺精准。深受各界人士喜爱和陶艺家们的赞赏。
书画迷成了陶瓷艺术家
何能胜1967年生于抚州临川农村,从小就有画画的天份,小时候孩子们都在一处玩,到农田里抓虾捉鱼,他的爱好主要还是写写画画。上小学时,课外的爱好就是喜欢看小人书,也喜欢小说中的插图,经常对着书上画孙悟空、老虎、马、和动物。
学校有位老师特别严厉,有时还会打顽皮的学生,同学们都害怕。一次放学回家路上,小伙伴们都说何能胜的字写得好,怂恿他拿树枝在地上写“XXX死了、坏蛋”之类的字,没想到被路过的公社党委书记看到了,他先到初中去调查,没有查到。最后又到小学查,才知道是年龄很小的何能胜,大家都很吃惊,没料想一个小学生的字能写出这样,已超出年龄。事后免不了挨揍,打归打,但何能胜对画画的爱好还是坚持了下来了。
也许是受家人的影响,何能胜很早就对陶器有较深的印象,他父亲做陶器,姐姐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校。耳濡目染,初中毕业后他便对陶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触了之后,发现陶瓷中有很多学问,它也像绘画一样有趣。
1987年何能胜来到景德镇,进了陶瓷学校的实习工厂,为了生计,在厂里打杂,做一些开窑、选瓷之类的工作,每月可以得到50元工资。这个时候,他常到彩绘车间看画粉彩、青花,一有机会跟彩绘师傅学,逐渐画熟练了。厂部见他画画的基础好,便调他到彩绘车间画瓷,开始打下手,依照图样画线条,或彩石头、彩鸟。半年后就上手完成生产任务。
198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回实习工厂担任创作设计工作。
在实习工厂,何能胜有机会接触了来校讲课和指导学生实习的陶瓷艺术家、老艺人,如戴荣华、饶晓晴、宁勤征、兰国华、田慧棣、吴天麟等。他刻苦钻研,悉心请教,探讨交流,技艺提高很快。一些企业慕名请他画仿古瓷、陈设瓷,他自已也设立了画室。
2002年,景德镇陶瓷学校升格为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并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基地”。2010年何能胜被学院聘请担任艺术设计中心主任,客座教授,他很乐意把自已实践实验的艺术成果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有志学生。
从“景漂”到绘瓷者,从匠人转向艺术家,何能胜经历了近三十年艰苦的磨练,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扎实的基本功的养成,是用了相当的时间坚持,足够的临习传统作品的积累,并且多寻良师求教指点。他勤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表达情感,观照周围世界。他是个比较沉默的人,创作出满意的作品时会感到很兴奋,心里会很激动,还会想着更加完善它,与自己的同行去探讨,分享。还借鉴大家的经验,接纳更多的意见,学习大家的长处,希望作品能更上一层楼。他的作品追求文雅情丽的意境,乡情、山村小景、花卉、走兽、仕女、高士俱浓淡相宜,栩栩如生。作品《牧归》瓷板2002年荣获省工艺美术大奖赛暨市第六届陶瓷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鸟巢贺岁》花鸟瓷板获2004江西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海内外收藏家们不远千里前来鉴赏珍藏,广大客商争相订购,远销印尼、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追寻泥土和炊烟的味道
何能胜的作品能给人一个纯净明朗、活泼生动的感受。他给自已起了个笔名叫“醉荷”,是因为他喜欢画荷花,喜欢釉里红,釉里红也叫“美人醉”,又是姓何,所以就取了这个笔名。
传统的画主要是国画,它的画面通过线描来完成,以写意为主要笔法。有些抽象的东西主要还是要靠自己想象。何能胜最初接触绘画和陶瓷时,主要从技法上掌握,前一阶段是跟着别人的步伐走。传承老师教的知识和技法,这个过程是具有模仿的因素在里面的。他搞了几十年传统的东西,釉上釉下基础扎实,因此,他不满足现状,立志要转变,把学的东西归纳起来,创造出自己的东西。要根据这些东西进行创新,从原来的形态下跳出来,使自己的东西再升华,把作品搞好。他不是出自学院高墙,也不是出自世家名门,他农村出来,热爱大自然风光,大自然可以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使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虽然何能胜来自农村,对农村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十分熟悉,但他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以后觉得还不够,仍有许多景物还要深入观察,更加仔细一些。于是他还是常常一个人到郊外安静地写生,沉醉在自己过去熟悉的世界里。他写生主要画的是山水、花鸟、树木、虫鱼这一类景物。通过写生把大自然的生动之处留下。通过“形”与“神”相结合,“景”与“情”相映照,展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写生使他更透彻地了解物象的局部和整体特征,也使他更加更加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寻找那种泥土的朴素厚实、自然之物的灵动,这对他求新画艺是颇有裨益的。
当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技法,都能与观者的理解形成交集,他的作品才会有感染力、生命力。何能胜的陶瓷绘画都代表着他的思想。他的感触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所选的题材简单,既涉及到社会现实,但它不全是社会的现状,而是与大自然相联系。每个人对某个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他把它最好的方面表现出来。美是从心灵里面感受出来的,何能胜表现的是大自然最微妙的东西,把自己的经历融入其中,再从这个方面表现出来,把韵味留在里面,让作品给人带来美感,让人的心灵重新回归自然,与自然合一。
何能胜希望他的作品有他的思想在里面,能够把那些来自大自然的美和新鲜感很好地呈现出来。从大自然来的东西一般还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那不仅仅只是一种童趣和大自然的美,还要表现“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热情、“莺莺夏木啭黄鹂”的野趣、“漠漠水田飞白鹭”的淡然。他追寻泥土和炊烟的味道,接受乡土之韵的熏染。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故乡,都有自己的根,也许它们是不同的,但是人本身从自然中走来,最后也要归一于自然。比如《童趣》,画的是小时候的趣事。童年中生动、有趣的一面在他的心里记忆着,这影响他绘画的题材、思想和风格。故而何能胜希望自已的作品能与观者达成共鸣与默契。
一件好的作品画到最后其实就是画自己。画得多,观察事物多,就会有思想,自然就会有自己的东西出来。何能胜接受乡土之韵的熏染。他的画能让人陶醉在一种乡韵里。他想表达那种童子般天真烂漫的情怀,他想留下乡土少年时的童真、童趣,他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他内敛而纯真,淳朴而实在。他苦心孤诣,醉心于自己热爱的艺术。用莲一般的苦心寂放缕缕幽香,意蕴天成,真趣盎然。
观赏何能胜的作品,格调高雅,白底衬青花。画中景物疏离而灵动,画面洁雅,整体给人感觉简约静谧,文雅清丽,意趣盎然。他画出了人间真情、山青水秀、乌语花香的世界。他的画里不常见孤单只影。他的画里没有冷清孤寂,也没有喜气洋洋,有的是活泼泼的自然和天真。那是一种快乐的宁静,是一种有情有景的和谐。
青花瓷板《溪山无尽图》是何能胜根据家乡山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峰峦墨彩浑厚,起伏连绵;远山轻妆淡抹,清新润秀;树木枝茂叶繁,郁郁葱葱;山间房舍相至,隐约可见;山下水面开阔,小舟荡漾。作品按照山水画以立意为先、借物抒情的法则,置阵布势,通盘策划。气韵生动,水墨淋漓,墨中见笔,意态生动,既协调温和,又浑厚华滋,寓意春光无限美好,大好河山欣欣向荣。注入了何能胜的个人思想,为师法自然之作。尤其在青花料色应用上,借鉴水墨画“墨分五色”技法,传承青花分水“料分五色”,恰到好处,青花发色明亮,色彩深沉鲜丽,色阶丰富饱满,艺术效果甚佳。
颜色釉彩瓷板《虾趣》是何能胜喜爱画的题材,画面三十多只不同姿态的小虾,或游、或戏、或奔、或停……给人有一种空间感被凝聚起来的感觉。这件作品他把小时候的印象画进去了。虾接近自然,有生命,有灵动性。在画之前主要根据原生虾去画它的动态。他仔细观察,认真揣摩,通过写生的方法把它写下来,然后学习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虾画,不断宣纸上练习。绘画就跟自然一样,画它那灵动的感觉,它那游动的姿态。它也是有生命的。就是要把自然中最美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十多年来何能胜画虾没有间断过,之前用青花料去画,现在主要用高温颜色釉来画,透亮,有质感,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是独创。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
坚守与执着是何能胜的特质。从孩提时代的兴趣到现在,他正值创作黄金期,虽然已是江西抚州首届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技师、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鼎窑陶瓷书画院副院长。但他总是提醒自己:既然很幸运让兴趣成为了终身职业,就要常知不足,常不知足,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潜心在陶瓷艺术创作之路上绽放自我。
何能胜认为,有些作品会超前,有些作品会传统一点。这也是看当时的想法和表现方法。选大的题材能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大件东西主要是题材方面要选好,比如陶瓷大瓷板、陶瓷花瓶。纸上绘画是可以控制的,而陶瓷却不同,主要通过绘画的思想与其统一。虽然陶瓷的火候不可控制,但是它有很强的吸引力。青花釉里红更有吸弓|力,它要在高温下才能烧制出来。但它在窑温中的变化是不可控制的。作品只能尽量接近这个温度去画。因为在这一方面,可以融入自己的个性和思想。有些作品具有深层次烧得相当好。烧制的过程里有失望、惊喜,所以才要去追求,有些时候是意料之外的,它烧得比想象的还好。
“师造化,夺天工”的中国写意画注重意的表达,不追求对象刻画的逼真,而以抒写精神意趣为目的,尤其崇尚“意在象外”。而陶瓷写意画,不但富含意的表达,而且画面光亮平滑、晶莹润泽,犹如玉一般的润泽光彩。因此说中国陶瓷画的写意精神有着“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的品质。
何能胜精于写意花鸟,概括他的作品特点有四:
构图简约。青花斗彩瓷瓶画《霜叶红于二月花》,画面上一株不知名的大树,枝干上红叶稀疏;几只欢乐的小鸟,在枝干之间嘻戏。构图新奇自然,用笔工写结合,色泽清雅通透,简约洁雅的画面寄于一种野趣。以青花绘树,以新彩绘鸟缀以红叶,体现了作者表现手法的朴实与清新,是一件因自然而美的作品。釉里红瓷瓶《三思图》,以写意手法描绘三只鹭鸶,立于水天一色的旷野水涯溪旁,屏息静气,凝神远思。画面简约静谥,意境深远。釉里红发色恰到好处,红里透绿,令人神往。
用笔老辣。釉里红瓷瓶画《梅开五福》,五福为长寿、富足、康宁、贤德、善终,梅开五福寓意人生美好。用笔老辣,笔力苍劲。古拙的梅干,盘虬怪屈,劲如弯铁,任意交错,或竖立劲直,或委婉横刺,或猛回而上,或俯探而下,圈梅笔法随意,梅萼点点,含苞欲放,呈现自伸展怒放之余,透皎洁清新之韵,耐人寻味。釉上彩《吉利》,是鸡荔的谐音。画的是荔枝树下,一黑一白,一雄一雌,两只相依相伴的鸡、表现相亲相爱。作者着力地追求笔情墨趣,笔墨洒脱自如,似在不经意中使画面呈现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意境深远。青花斗彩瓷板画《繁花似锦》,着力于对百花争艳的表现,风格独特,不流于媚俗。作品以牡丹为中心,花开茂盛,富丽堂皇;松树苍健,枝干刚劲有力;水仙、梅菊、紫藤花迎风怒放,姹紫嫣红,象征着祖国繁荣昌盛,前程似锦。釉下青花浓淡干湿、釉上粉彩洗染应用得当,画面繁而不乱、色调沉稳、格调高雅、意境深远;青花色釉雕刻瓷瓶《童年趣事》,画面为中国人物画婴戏图的一种,以表现儿童纯真为主要目的,画的是一群儿童或玩耍,或嬉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观后使人们回想起淳朴的童年时代。
形神俱佳。青花斗彩瓷瓶画《荷塘情趣》,整幅画面以青花描绘,适当填以釉上色彩,较充分地发挥国画中笔墨变化的空间、虚实关系,大开大合,直抒胸臆,一挥而成,没有任何造作之态。尤其立于莲蓬杆上的小鸟,与荷叶杆上的小鸟,上下呼应,形态逼真,使荷莲纷佩的池塘增添了无限生机;釉上彩瓷板画《长寿图》,在精心编制的竹篮内,盛有三只熟透的桃子,桃红叶绿,鲜艳欲滴;鲜桃上两只活泼的松鼠,上下呼应,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气息。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对于目前的艺术创作,对于己取得的成绩,何能胜的观点是: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很多东西还要提高,要适应社会,不然就会被淘汰,包括技法上、工艺上,还需要不断学习、借鉴。他表示今后还要多出去写生采风,再攻一下山水,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用陶瓷艺术充分表现出来,努力探索,向高峰登攀,把昨天留给历史,把今天留给自已,把将来留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