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会员登录 | 收藏瓷茶古道 | 网站地图欢迎光临景德镇市瓷画艺术研究院官网!
点击或扫描进入手机端官网
景德镇市高新区兴园路58号
0798-8299928
cichagudao@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题本站专题

磁场

“景德镇就像一个磁场,她那强大的磁力把我从北京吸到瓷都来,让我在这里扎根、成长。”杨拥军的回答,充满着感情。

我对他采访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常年生活在北方,怎么到景德镇来发展了?”他几乎不假思索,真诚地回答了我。看得出来,杨拥军是一个直率的人,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景德镇的热爱。

“景德镇是我爱情的归属地,更是我艺术事业发展的沃土,在这里,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杨拥军告诉我,1978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出生的他,孩童时他那先天的美术天赋就充分表现出来了:他特别爱画画,当别的小孩在外面打闹嬉戏时他却常常在一个人在纸上涂涂画画。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热土,他上中学的班级里面就有17个不同民族的同学,很多同学都是他绘画中的模特儿,他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习惯,从身边得到了不少绘画的素材和吸收了很多艺术的原始营养。在新疆成长的日子里,他去天山感受大草原和原始森林,也去一望无边的茫茫戈壁观看野马野骆驼,还去过喀纳斯欣赏那魔幻般的美妙景象。新疆地广人稀,除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土人情外,更多的还有那各种大西北的山川地貌。这些都深深印刻在了杨拥军的心灵深处,成了他绘画的心灵艺术土壤。有一件事令杨拥军久难忘怀:他在小时候画的一幅少数民族人物画被邻居要走后,杨拥军大学毕业后看见那画还挂在邻居的家中。“就在重新看到那画的一刹那,我从心底里感觉到一股深深的感动。那是孩提时的‘涂鸦’啊,竟然被邻居珍藏在家里十几年了!”杨拥军说这话时,激动和自豪都写在脸上。

好男儿志在四方,高考结束后杨拥军选择了离家千里之外的祖国东北三省吉林上大学,在大学的日子里,他又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热情与豪迈,吉林的长白山,雾凇让他流连忘返。大学毕业后,杨拥军吧自己的艺术梦想实现地选择在北京。在北京,有一个名叫“798”的地方,那里集中住着一批美术艺术家,就像中关村集中了一批科学家一样。杨拥军就在这里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同事一起开始了自己自由的绘画生涯。在“798”除了画油画之外,“还常常受国内外知名电脑游戏研发公司的邀请,给他们做人物和场景原画设定和3D设计。你可能不相信,我是中国第一批3D游戏设计人之一。”杨拥军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他扎实的美术功底,他勤奋的工作态度,很为同事和客户所欣赏。在北京的五、六年里,他买了房,买了车,生活顺风顺水,事业蒸蒸日上。

2009年年底,新加坡一家艺术设计公司向杨拥军等人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到新加坡去工作,承诺的薪酬和工作条件十分诱人。杨拥军的同事大都应邀去了新加坡,而杨拥军,却出人意料地婉谢了外商的邀请,他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常人梦寐以求的优越的北京生活,来到了南方那个叫“景德镇”的地方。他的选择,让同学、朋友们大跌眼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北京和新加坡都比景德镇强;大家不明白,杨拥军为什么放弃那么优越的条件,单单选择南方的一个小城市?他们不知道,其实,杨拥军的这个抉择是同夫人反复思考、深思熟虑的结果,他觉得虽然这些年画画过得还不错,但是总是觉得缺少点什么,没有一个自己特别钟情希望扎根艺术的土壤。然而瓷都景德镇是一个巨大的艺术磁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艺术家到这里深造,通过之前多次走访,杨拥军认定,瓷都景德镇,是他扎根艺术的土壤,是他实现艺术梦想的殿堂。

杨拥军说:“我到景德镇来,爱情也是因素之一。”在北京的日子里,杨拥军经常参加美术展览、美术比赛之类的活动。在一次参观“景德镇陶瓷艺术展览”中,他为千年瓷都灿烂的陶瓷艺术魅力所倾倒,一连几天都泡在展馆里观摩学习。他痴迷执着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展馆的一位女陶艺家,在艺术的交流中他们相识了。“然后,”杨拥军幸福地说,“然后,我们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知发展到相爱。陶瓷艺术是我们爱情连结的红丝带。”也正因为此,在北京工作期间杨拥军多次来景德镇。他的夫人出身于陶瓷之家,其长辈大多是陶瓷艺术家。夫人的大舅舅是景德镇著名的泼墨青花创始人,陶瓷艺术造诣颇深,北京故宫收藏了景德镇当代艺人的4件作品,其中就有他的一件。大舅的艺术洞察力自然不同一般,他在同杨拥军的接触中就敏锐地发现这个外甥女婿的艺术潜力,于是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引导培养。大舅经常带杨拥军到艺术大师家去拜访,到古窑、陶瓷馆参观,到瓷厂去看瓷器的生产流程,到部、省、市陶研所去感受陶瓷艺术的氛围。杨拥军被瓷都艺苑的芬芳所陶醉,他坚定了自己在景德镇发展艺术、实现梦想的决心和信心。

杨拥军的夫人聪明而又贤惠。当年新加坡的邀请函送到杨拥军的手上时,夫人要他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她给我的忠告是:一切以我的事业为重。”杨拥军动情地回忆说,夫人的原话是:“我尊重你的任何决定,并愿陪你到你去的任何地方。杨拥军觉得,这是对他巨大的精神支持。但他坦率承认,让他最终义无反顾地决定到景德镇定居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景德镇艺术磁场的强大吸引力。

杨拥军很清楚,作为“景漂族”的一员,要融入景德镇这个艺术殿堂,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尽快熟悉、掌握陶瓷工艺。在这里,陶瓷是艺术的载体,陶瓷的造型、坯釉的性能,乃至于窑火的温度对陶瓷作品的艺术性能都息息相关。所以,做事喜欢亲历亲为注重细节的杨拥军,到景德镇之初就经常到瓷厂去熟悉陶瓷由泥到瓷的全部工艺流程,之后他还特意自建了红炉和小型梭式窑,通过数月跟班向烧窑师傅学习,掌握了烧窑的全部技术,如今他已能准确自如地把握烧窑的氧化、还原、成瓷温度,能恰如其分地烧出理想的陶瓷艺术色彩效果。他还专门请教老师,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学习掌握陶瓷绘画工艺技术,为了画出好的作品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和实践。                                        

杨拥军认为,向景德镇艺术大家学习,是提高自己陶瓷技艺的重要途径。他先后拜访过王锡良、戴荣华、李林洪等十几位艺术大师,观摩学习大师的艺术真品,聆听大师的艺术教诲。杨拥军还经常请大师们评改自己的作品,大师们都会肯定其作品的长处,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尤其可贵的是,大师们对我的创作发展方向给了不少启示,这可是千金难求啊!”杨拥军说,大师们几乎一致认为,他擅长油画、水彩、粉彩,精于电脑设计,拥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在陶瓷艺术上又没有任何禁锢框框,这是创作发展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师们说,有些陶瓷艺术人士思想守旧,头脑中框框太多,在艺术上很难创新,因而告诫杨拥军要引以为戒。杨拥军说,“大师们鼓励我一定要勇于创新,要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走自己的艺术发展之路。这些谆谆教诲,确实让我受益终生。”

在百花盛开的景德镇艺苑里,开创自己的艺术特色,这就是杨拥军努力奋斗的方向。他的西画功底扎实,之后又钻研了中国画,所以对中、西画的特点非常熟悉。西画重写实,重外在美;而中国画更有功底,内涵更丰富,能使观赏者享受到作品内在的思想、性格、文化之美。因而他在创作上坚持中西结合,以中为主,以西画的肌理色彩来表现中国画的古典美,并在此基础上充实时代感,逐步形成融汇现代油画光影造型与传统国画抽象笔法相结合的陶瓷绘画艺术风格杨拥军的祖籍是大西南的重庆,出生在大西北的新疆,求学在东北的吉林,现今在江南景德镇,这个经历对他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有明显影响的。祖国的北方,大山大水,一望无际的沙漠,宽阔无垠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培养了北方人的大气、豪爽、粗犷、耿直的气质;南方山清水秀,雾茫茫,水潺潺,孕育了南方人精明、细致、沉着、含蓄的风格。与之相应,北方的画注重大笔,气势磅礴;南方的画则精致、细腻。杨拥军综合南、北画的特点,刚柔并举,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定居景德镇后,杨拥军在努力学习陶瓷传统艺术的同时,更注重不断创新。他感觉到,自己在景德镇艺术实践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年,但陶瓷技艺却有质的提高,他的绘画风格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从形似到神似的转变。杨拥军的画,古今结合,以今为主;中西结合,以中为主。他的画     风,他的风格理念,被他成功地运用到陶瓷作品上。

杨拥军笔下的古代仕女形象运用写实表现技法融合国画抽象写意,给人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识亲近的感觉,其造型往往具有较强的东方韵味和古典气质,因此画中始终被一种东方情节所笼罩。同时由于杨拥军不断的在中国传统元曲诗词和音乐中寻找创作灵感,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言的神秘,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总是给人一种沉思的状态,仕女的背后似乎有丰富缠绵的的历史故事令人回味与探寻

    杨拥军的陶瓷山水画对空间关系的认识,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进行的。其变化、运动的空间观是由时间的流动来完成的,而不单纯是西方风景画上的固定的焦点透视。 他的陶瓷山水画通常只是简略的区分出近景、中景和远景,并弱化对自然山水的空间关系的精确表现和把握,重在山水画的意象性。他借鉴中国古人应目会心,以小观大,把广百里、高千丈的自然山水在内心世界里微缩以后,形成了有精神加入的时空观,这样的时空观远远超出了自然山水的范畴,从而可全面地表现出陶瓷山水画的精神所在。杨拥军的陶瓷山水画是以他本人的感受、情感及组合完成视觉上的表现,依据其心性处理画面,加之剪贴式的人物组合穿越,将其相辅相成,相互转化,浑然一体,具有生化天机的微妙与无穷时空的微茫感。陶艺家杨拥军还在研究学习中国玄学对陶瓷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影响。他认为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观物心态,对陶瓷山水画的空间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他的陶瓷山水画借山水之形,构筑其心灵空间和哲理空间,感发内心之情。陶瓷山水画的空间是天人合一之后搭建起来的心灵空间,创作者借山水之形,感发内在之情。陶瓷山水画艺术作品中的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往往受创作者主观思想的影响,反映了他当前的审美理想及人生观、宇宙观,和他认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境由心造,立象尽意这些空间表现理念反映在陶艺家个体的人格理想及内在的自我精神上,使其具有禅意,超越有限从而达到无限。他这种把山水画的意境与人生问题联系起来的做法,使其与玄学的结合奠定了契机。他的陶瓷山水画运用手法是某种意识文化的表现,其出发点是基于对内在的自我精神和人格理想的追求,并结合陶瓷的器型及釉面等特征,在技法方面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空间表现方法,重意不重形,具有以道入法和以形写神的鲜明特征。由于引入玄学的影响,杨拥军陶瓷山水画的以道入法,其技法往往以为据,并融儒、道、佛于一体。山水以形媚道,自然山水是以其感性的形质取悦于,因此,如何把握自然山水的形质,并以道入法和以形写神,而不是以形写形和以色貌色这种对纯自然山水的模写,就成了杨拥军陶瓷山水画区别于大多数艺术家作品的特点。玄学和佛学及山水诗对陶瓷山水画的空间意识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形而上的影响是杨拥军作品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以形写神的方法使杨拥军陶瓷山水画的空间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杨拥军的陶瓷山水摈弃了历史画模式,拒绝了所谓写实主义式的客观再现历史真实的宏大虚妄,而非常自觉地继承了吊古伤今,史为诗用的中国人文传统。 杨拥军的作品有一种非常明显的个人化倾向,他的理性精神是一种对自我的审视与选择,尤其是对自我在当代陶瓷文化中的位置的审视,因此,他的艺术具有透过内省而向外泛化的意义。

现在,作为“景漂族”一员的杨拥军,已经完全融入了景德镇的艺术体系。他对景德镇陶瓷市场现状的看法很有哲理。他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景德镇的陶瓷市场近一年来陷入低谷,一些人由此而对瓷都的市场前景忧心忡忡。杨拥军不这样看。他反而认为,这对景德镇的发展未尝不是件好事。他说,陶瓷市场的冷淡,固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有关,但根子还在市场兴旺时一部分人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粗制滥造、为追求名人效益而不惜请枪手冒名顶替。这些急功近利的短期甚至违法行为扰乱了景德镇的陶瓷市场,这必然导致市场的不景气。杨拥军认为,现在,一些有识之士正在理性地分析市场,他们再一次领悟到艺术质量的重要性。不少人借着这市场的停顿时期进行整顿,规划日后的艺术发展之路。还有一些人在市场的冲击下被淘汰退出市场,这对整顿鱼目混珠的市场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杨拥军说,“有竞争就有活力,我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杨拥军之所以对景德镇充满信心,源于他对景德镇的理性分析,源于他与景德镇的深厚感情。他已与景德镇融为一体。他现在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景德镇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创新民间艺术陶瓷研究所副所长。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景德镇的艺术哺育了他,他也为景德镇作出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奉献。他多次参加省、市有关慈善活动,为雅安等灾区捐赠自己的艺术珍品,向灾区献上景德镇人的一片爱心。

“景德镇陶瓷艺术这个巨大磁场吸引我来到景德镇,给我带来爱情和美好的生活,让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对景德镇充满了感情。陶瓷改变了我,我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家,也要不断创新,也要努力改变陶瓷。我的一生,将与瓷都景德镇紧密相连,永不分离。”杨拥军以这肺腑之言,为我们的采访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被杨拥军的真挚感情深深打动,从心底里祝福这位年轻的陶瓷艺术家在今后的艺术征程中,不断攀登上一个又一个的艺术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