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会员登录 | 收藏瓷茶古道 | 网站地图欢迎光临景德镇市瓷画艺术研究院官网!
点击或扫描进入手机端官网
景德镇市高新区兴园路58号
0798-8299928
cichagudao@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题本站专题

“北方瓷都”飘来的一朵祥云

唐山陶瓷始于明永乐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素有北方瓷都之称,同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的陶瓷人。

她高挑的身材,快言快语的谈吐,学徒时的幸运、创业时的艰辛、圆梦时的执著,她都如数家珍,不乏思维的敏捷。北方女人的豪爽和豁达,简直言于溢表;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让你读出企业家的果敢性格、艺术家的情感细腻。她就是“北方瓷都”飘来的一朵祥芸----郝桂芸。 

郝桂芸、号了荷,祖籍山东,出生于河北唐山。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河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美术设计师、河北省注册陶艺师。2011年,为圆艺术陶瓷之梦,从北方来到南方;从“北方瓷都”的唐山,来到了她向往已久的世界瓷都――景德镇。

 

学徒时的幸运儿

幸运不可能降临到每一个人头上,但享受这个幸运却要靠自己的把握。郝桂芸高中毕业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还未结束,但她享受到了政策性知识青年留城的待遇,幸运第一次降临到她的身上。接踵而来的是,1979年唐山市陶瓷公司招收500学徒,通过报名审查资格、书面考试,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陶瓷工人。1980年,唐山市陶瓷公司想发展艺术陶瓷,从新招收的500名青年工人中挑选50人,组建美术陶瓷厂。不愿意调入新厂从事其他陶瓷生产的可以提前晋级;愿意调入新组建美术陶瓷厂的,不仅要参加美术考试,好中先优,3年学徒的待遇不变。郝桂芸毅然决然地放弃提前晋级的机会,通过层层选拔,来到了新组建的美术陶瓷厂。工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她从小喜爱绘画的兴趣,绘画试卷得到老师的赏识,一举入围,从此进入美术陶瓷的行业,开始了她崇尚美术爱好的生涯。

幸运总是眷恋着幸运的人。郝桂芸进厂不久,厂里打算把这些新招收的工人培养成美术陶瓷的骨干力量。与当时的河北轻工学院合作,由河北轻工学院陶瓷工艺美术系的老师和厂里的老艺人,手把手地教,同学院里的学生一样,一学就是3年。从国画的基础学起,光素描线条就练习了1年。老师告诉她,只有把基础练扎实了,将来画工笔、大写意、小写意,就能得心应手。

郝桂芸对绘画的爱好,应该追溯到她的儿童时代。小时候常和表哥一起玩耍,看见比她大不了多少的表哥总在画画,一来二去受到表哥绘画的感染,自己也慢慢慢地开始学画画。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她就开始在纸上临摹连环画上的图案,并和老师一起办墙报。家里一把瓷壶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图案,成了她放学回家的必修课一样,她自己都不记不清临摹了多少遍,也就是从那时与美术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戏剧性的是,郝桂芸不知道临摹了多少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图案,当得知就是她的启蒙老师孙立生的作品时,对老师的那份尊敬的感情不禁油然而生,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很多。这多年过去了,对老师的教诲和传授知识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在学徒的3年里,她不但师从孙立生、李景海老艺人,得到他们的真传实教。河北省著名画家崔德喜、葛继会、李景海、郑淑云也经常指点为。在企业承担北京、天津画家作品加工时,有幸聆听到我国著名画家刘大为、祝大年的亲自讲解和点评,提高了自己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由于离北京、天津较近,企业每月都组织她们这些学徒去参观画展,开阔眼界。对一个学徒来说,能临摹名家作品,并能得到亲自指点,这正是郝桂芸学徒时最大的幸运。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而郝桂芸在企业的10年时间里,从一名学徒到一名陶瓷美术设计师,付出了艰辛和努力,掌握了一定的陶瓷艺术的技能,实现了华丽的转身。由于,当时唐山美术陶瓷品种单一,企业体制也同全国一样,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也难以实现自己怀揣的梦想,1989年她作出了新的选择,去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博击,“下海”创业,办起了自己喜爱的美术陶瓷企业,向自己发起了挑战,开始寻找新的幸运。

 

创业时的弄潮儿

创业对没有经历的人,是个考验,甚至还要缴点“学费”,对于郝桂芸来说,她有一股子热情,但她不冲动。这可能与她从事的职业有关,那就是搞艺术的人,尤其是搞陶瓷美术设计的人,善于追求完美的目标,做起事来比较实诚。她先从“练摊”做起,观察产品的市场销路,确定产品的定位,积累产品设计的素材,真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993年,经过深思熟虑,郝桂芸精心设计、亲手制作的17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风格独特的瓷瓶,送到了北京中国大饭店礼品部进行试销,由于当时走的太急,也没给人家留下联络方式。10多天后,等郝桂芸再去中国大饭店时,礼品部的同志见了她,就像见了救星一样,说终于把你盼来了。郝桂芸送去的瓷瓶,不仅一个不剩地全部销售一空,而且还有很多客户要求订货。第一次投石问路,就一石激起千层浪。礼品部的同志就急着与郝桂芸订货,手工拉坯、手工绘画的瓷瓶也不是说要就要,郝桂芸冷静地面对成功利带来的喜悦,与礼品部的同志就下批订货进行了磋商,一个新的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第一次的试销成功,       瓷板《丽人行》

 

让郝桂芸看到了美术陶瓷在家居装饰中的空间,扩大自己企业的条件也业已成熟。于是她开始招收工人,像老师教她那样地教自己的工人,让他们尽快地掌握绘画技术,企业职工多时达到300多人。待工人们技术比较熟练后才能上岗,按件按质计价,一个工人做的慢的一个月能挣300多元,做的快的可以挣到800多元,在当时是一个很可观的收入,不少人慕名求职,连专业学校的毕业生都投入门下,为拉动当地闲散人员就业解了燃眉之急。郝桂芸在产品设计上,始终抓住客户的喜好,别出心裁,有仰韶文化的古朴、现代元素的时尚。虽然企业也请了专业设计人员,但每当新产品要推向市场时,她都亲自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尽量地做到完美。所以新产品一经问世,总能拿到更多的订单,始终走在市场需求的前头。

她的企业虽然不大,也可以称为是一个“小作坊”,但平均下来每年的产值都在300多万元,创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她有一个非常好的销售平台,在国内有客户30多家,国外客户也有10多家。20多年来,她把对美术陶瓷的喜爱,不是只停留在想法上,而是一步一步地把它变成了现实,而且是硕果累累。

她没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沉没或飘摇,而是永立潮头。但她并不满足,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尤其是在产品品种上、工艺上来一次变革,实现她更大的梦想。

 

 

圆梦时的景漂儿

从事美术陶瓷的郝桂芸,虽然没有来过景德镇,但她对景德镇并不陌生,她总向往陶瓷、总向往景德镇。她知道景德镇陶瓷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氛围,她都已经从在景德镇的师兄们那里得到一些感性的认识。

2011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郝桂芸只身一人来到景德镇,是为自己的企业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来,而不是来搞陶瓷艺术创作的。但一到景德镇,就让她感到“百闻不如一见”这个典故的含义是这么地贴切。陶瓷文化的氛围和魅力,深深地被吸引和震撼了她,这不就是她一直想实现美术陶瓷梦想的地方吗?在唐山,釉上彩瓷被称为美术陶瓷,而在景德镇釉上釉下、青花、粉彩、颜色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却被称为陈设瓷或艺术陶瓷,真是别有洞天。于是乎,她把企业交给儿子打理,专心致志地开始踏上圆梦的征程,也成了一个时尚的“景漂”儿。

郝桂芸虽然有着北方人的豪爽和豁达,但她办事的态度又有着南方人的谨慎和细心。她不急于求成,先在国贸广场租了一间店面,经销一些艺术陶瓷,培养自己的客户群,用信誉赢得市场的认可,在上海、广州、深圳、安徽客户中,赢得了一批“粉丝”。她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细心观察景德镇陶瓷绘画工艺,找到与唐山美术陶瓷工艺的相通,又找到它们之间的不同;在唐山画釉上彩的颜料用水调,而景德镇画釉上彩的颜料也用油调,作品烧成后的效果截然不同。将近用了一年的时间准备,题材、器型、装饰手法都有了初步的定位,郝桂芸才开始动笔作画,把釉下五彩当作她创作的主攻方向,釉下五彩也就自然地成了她的最爱。

虽然她有扎实的功底,但过去主要是画釉上彩,运用其它的装饰手法画瓷,也可谓是新手上路。刚开始也走了一些弯路,她一边画一边钻研,购买大量的典籍,既向老师和书本学,又外出写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绘画上。凭着她对陶瓷艺术的天赋,坯体的吸水、料性的浓淡、颜色的深浅、窑温的变化等,都很快地得到适应,并逐步取得了成功。她认为釉下五彩与其他装饰类型的综合运用,呈现出繁花似锦 的画面,其风格多样、类型       瓷瓶《红果美人醉》

丰富,在形式、意象和工艺等各方面,均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在创作过程中,她把握釉下五彩与其他彩绘形式的结合、与颜色釉的结合、与雕刻装饰的结合,充分展现其艺术与工艺之美、成为陶瓷装饰中的一朵奇葩。她创作的作品,线条流畅、人物刻划生动、构图合理、着色均匀,其作品展现       

在眼前,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强烈的形式美、浓郁的意象美和千奇百怪的窑变跃然瓷上。最近以来,在安徽傅抱石研究会会长、安徽阜阳美术学院教授夏普的指导下,她的绘画理念有了新的突破,构图的章法、用笔的手法、绘画的感觉也有了很大的改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画风,有不少作品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2012年创作的陶瓷作品《箫韵》,就是运用釉下五彩与浅浮雕装饰的手法,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中国陶协“峰峰杯”陶瓷艺术创新金奖、2013年《人物四条屏》荣获中国陶协第三届大地奖金奖;2013年《红果美人醉》河北省陶瓷艺术技艺大赛“玉泉山”杯银奖;2013年《夏日风荷》参加江西省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陶瓷精品大赛荣获金奖、用釉下五彩与高温颜色釉结合装饰的瓷瓶《蔷薇》,荣获“景德镇中青年瓷艺家新作迎春展”在 上海举办,江西省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铜奖。2014111日《新民晚报》评价郝桂芸作品画功扎实,融汇古今。所作的釉下五彩人物画清新靓丽,尤其是唐韵仕女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人见人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美术大展中获奖并被收藏。她还积极回报社会,参加景德镇市文   

瓷瓶《夏日荷风》                 联组织的景德镇市文艺界大型的“大爱瓷魂、情系雅安”活动,捐出青花陶瓷作品《消夏》。她的论文《论釉下五彩的综合装饰》在2013年第2期《景德镇陶瓷》杂志上发表。釉下五彩与高温颜色釉结合装饰的瓷瓶《蔷薇》,由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粉彩瓷板《醉春图》、《一曲春歌满水花》、《红果美人醉》,粉彩瓷瓶《梦》、《荷香》、《梨园春韵》被《景德镇现当代陶瓷艺术》高端收藏第四部收录。河北电视台在《河北美术》专题片中,借用作家臧克家不李清照纪念馆题写的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把郝桂芸喻作河北盛开在瓷都景德镇的一支女儿花。 

郝桂芸的艺术陶瓷作品,不仅在景德镇小有名气,她也开始涉足国际陶瓷艺术交流。今年5月,她将参加在加拿大举办的首届中国陶瓷艺术节,届时有30多件艺术陶瓷精品亮相在国际陶瓷爱好者面前。

 

我之所以用“学徒时的幸运儿、创业时的弄潮儿、圆梦时的景漂儿”来概括郝桂芸学徒、创业、圆梦这30多年所走过的路程,只是撷取了几朵绚丽的花朵。因为给我感觉的是,她身上“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来景德镇才3年不到的时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非一般人不可为。对艺术陶瓷创作的体会,朴实无华。她觉得一个艺术家,成就自己的艺术人生,要用心去揣摩。无论是初学画时的临摹、还是能够独立绘画时,都要用心去领会、用心去构思;那样,临摹的作品就不会呆板、创作的作品就会有灵性。在她的作品面前,中国瓷器特有的魅力,传统中国画的悠悠古韵;画中的仕女姿态万千,世间的一切景物有声有色,恬淡简洁的笔墨,生动地描绘人物的神韵,都一一体现在陶瓷载体上。她强调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创作出来的作品,要让受众能读懂作者的思想品味、艺术品味,是一个美的享受,要让收藏者觉得是一品难求、值得珍藏、物有所值。

说到景德镇,她对景德镇的情感,不亚于景德镇人。她认为景德镇,不是景德镇人的景德镇、不是中国的景德镇,而是世界的景德镇。她也认识到要从事陶瓷艺术的创作,景德镇是一块陶瓷沃土。有着大量的古代陶瓷的遗址遗存,千年的文化积淀、浓厚的艺术氛围,能激发无限的创作灵感。起初,她来景德镇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企业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是她来了,并且留下来了。这一来一留,并不简单,这是她人生的又一重大转折。从小酷爱画画,工作后又从事画画,创业时又办起了美术陶瓷工厂。30多年来,她有很多的幸运、有很多成功的喜悦,这都与她画画的兴趣、与陶瓷的缘份分不开。她生在“北方瓷都”唐山,陶瓷对她并不陌生,学习陶瓷绘画,让她掌握了陶瓷绘画技艺,对陶瓷艺术产生了喜爱,但她总觉得要把对美术陶瓷的喜爱和儿时的梦想,发挥得淋漓尽致,还缺点什么、还有点遗憾的时候,她来到了景德镇,找到了可以圆梦的地方,成了一个“景漂儿”。说到陶瓷文化,郝桂芸也应该是“圈”里人。她有陶瓷专业知识的阅历、有陶瓷产品设计的经历;有成也陶瓷、败也陶瓷的经验和教训,有“一把古琴、一本书、一壶香茗、一件瓷”的精神境界和艺术态度。有一篇博文对郝桂芸怎样写道:“或许民间艺术深,或许内心童趣真。或许婀娜不能画,或许倩影不愿争。但借卡通漫画笔,图来假象客意成。此说那说终归是,仍旧正统国画根。”这正是郝桂芸对艺术的追求、领悟、执著的真实写照。景德镇的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让国内外的陶瓷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再现了北宋以来“器成天下走、工匠八方来”恢宏壮观的场面,“景漂”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中的独特现象,它将铸就世界瓷都景德镇的辉煌。

她飘来了,她是出自河北的一支女儿花;她留下了,她是“北方瓷都”飘来的一朵祥云。

                                     廖传铭

2014320

下一条:瓷的使者上一条:不走重复路